最近,海外房产投资者的对话中总绕不开这几个问题:
“现在去哪买房更划算?香港政策放开是不是该抢一套?”
“新加坡60%的印花税,根本就是不让外国人进场吧?”
表面看,新加坡高额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海外买家最高可达60%——像是一道刻意筑起的墙,短期内确实“劝退”了不少人。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到20年甚至跨代传承的维度,到底应该怎么选?
我们先来关注一下新加坡和其他核心城市的税收对比
·新加坡:高额 ABSD 筛选长期买家
自 2023 年起,新加坡对外国买家征收 60% 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这意味着如果一套房产价格为 500 万新币,海外买家需额外缴纳 300 万新币税费,直接将许多短线投机者挡在门外。与此同时,新加坡还有卖方印花税(SSD):若 4 年内转售,按阶梯税率征收,持有时间越短税负越重。这种政策组合让“快进快出”的空间大大压缩。
·香港:政策转向宽松,短期更具吸引力
2024 年 2 月,香港政府一次性撤销了多项限制:印花税(SSD、BSD、NRSD),如今海外买家仅需缴纳一般从 0.1%–4.25% 不等的从价印花税(AVD Scale 2)。这使得短期投资与套利重新具备吸引力,入场门槛显著低于新加坡。
·伦敦与纽约:低门槛但长期税负较高
英国对非居民买家征收 2% 附加 SDLT,伦敦核心区购房税率一般低于新加坡的 60%。纽约亦无类似的外国买家额外印花税。但两地在持有与转手时都会面临较高的资本利得税与遗产/赠与税,对跨代传承形成不小的“隐性流失”。
一个直观的解释是把一次性入场税折算为“等效年化拖累”:
以新加坡 60% ABSD 为例:持有5年:等效拖累 ~ 9.9%/年
持有10年:~ 4.8%/年
持有20年:~ 2.4%/年
持有30年:~ 1.6%/年
这说明,如果仅持有5年,税负几乎抹平潜在收益,新加坡确实不划算;但随着周期拉长,入场的“高门槛”逐渐被稀释,而因为没有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出售和传承环节几乎零摩擦,长期持有者反而获益。
相比之下,伦敦和纽约虽然入场门槛低,但未来出售时要缴纳20%–30%的资本利得税,继承时还面临高额遗产税(最高可达40%左右)。长期看,这些“后端摩擦”足以侵蚀大量财富。香港目前虽无资本利得与遗产税,但其制度和政治稳定性的不确定性,也让长期投资者需要加上“风险溢价”。
图上标红部分为香港2015-2025价格走势趋势
图上标红部分为新加坡2015-2025价格走势趋势
除了税收对比,制度与政经环境往往比显性税率更重要:
·政治与法治稳定:新加坡在世界银行治理指标(WGI)中长期居于前列,法治与政策可预测性高,金融与法律体系透明度强。对需要保障资产安全、跨境继承的高净值家庭而言,这种确定性是不可替代的优势。
·土地稀缺与供给受控:国土面积仅735平方公里,政府严格控制地块供应,私宅价格在长期需求支撑下保持稳健增长。
·财富中心地位:作为亚洲家族办公室和私人银行的聚集地,新加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财富管理与传承安排,为长期投资创造了完整生态。
如果投资者的目标是5–10年内套利或资金轮动,那么当下的香港,甚至某些英美核心市场,因入场成本低、流动性强,可能更合适。
但若目标是20年以上的跨代财富保全,新加坡的“先贵后省”模式更能留住财富。其高额 ABSD 筛选掉短期资金,确保市场健康;而免资本利得、无遗产税与政经稳定,则在长远上提供了难以复制的安全感。
最终,投资者需要先回答一个问题:你是想赚一轮快钱,还是想守住几代人的财富?
在这个问题上,新加坡给出的答案,可能比任何数字更有说服力。
在租房、购房的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和选择的多样性至关重要。新加坡的房源丰富,但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家,需要可靠的渠道和专业的指导。像Housebell这样汇聚真实房源的平台,所有房源均由CEA认证中介提供,可以帮助你更高效地筛选心仪的房子。无论是浏览房源还是遇到具体问题,在线客服都能提供及时、专业的帮助,让你的置业之旅更安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