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买房须知:临时入伙证(TOP)与法定竣工证书(CSC)
基础知识
14 天前

在新加坡,新建住宅必须取得临时入伙证(TOP)或法定竣工证书(CSC),才被允许入住。那么这两种证书分别是什么含义?二者有什么区别?


临时入伙证(TOP)vs 法定竣工证书(CSC)

当开发项目符合《建筑控制法》及相关法规的所有法定要求,并已获得技术部门(例如市区重建局、陆路交通管理局、国家公园局、民防部队、公共事业局、国家环境局)的所有必要批准时,即可颁发法定竣工证书 (CSC)。有时,开发项目可能与其他技术机构存在未决问题,但仍然满足了入住要求/批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颁发临时入住许可证 (TOP) 代替 CSC。

临时入伙准证(Temporary Occupation Permit,TOP):临时性许可,楼盘尚未取得法定竣工证书(CSC)‌,但居住空间已经可以安全入住。例如,楼栋已经完工,但游泳池等配套设施还未装修完成。

法定竣工证书(Certificate of Statutory Completion,CSC)‌:永久性完工认证,整个楼盘所有部分已全部完工,并且楼盘符合所有建筑标准。



任何建筑当出现以下情况不能签发CSC的时候:
a. 《建筑控制法》或其规章仍有一些细微要求未得到遵守;
b. 图纸上显示或批注的任何书面指示或要求尚未完全遵守;
c. 与任何已批准的建筑工程计划存在细微偏差或偏离;或
d. 建筑工程尚未完全竣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建筑控制专员确信建筑工程的不合规、偏差或未竣工性质并非严重,也不会以任何方式损害建筑物或其部分使用者的福祉和安全,则可签发临时建筑许可证 (TOP)。


何时可以签发 CSC?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建筑控制专员可就建筑物或其部分签发 CSC:
a. 建筑工程已根据《建筑控制法》及其规章的规定竣工;
b. 上述所有报告和证书均已由相应的合格人员提交给建筑控制专员;
c. 建筑控制专员向编制建筑工程图纸或监督建筑工程实施的相应合格人员发出的所有书面指示均已得到遵守;
d. 已遵守经批准的图纸上显示、暗示或认可的所有要求;
e. 已获得建筑控制专员批准了全套竣工详细结构图纸和设计计算书,其中包括所有与经批准的结构图纸和设计计算书的偏差或偏离;
f.已提交建筑控制专员可能要求的其他证书或文件。


TOP的实用价值

只要楼盘成功申请到了临时入伙证(TOP),居民就可以领取钥匙并开始在楼盘内居住,而不用等待项目施工全部完成。此时可能公共设施仍可见局部施工,但并不影响居民入住自己的房屋,并且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在建筑物完全竣工之前,只要安全可靠,TOP 允许业主灵活地入住。

例如,您公寓会所的电影厅扩建部分可能尚未完工,但这并不意味着您不能入住或开始出租。但要获得 CSC,开发项目的每一块地砖都必须到位。

对开发商来说,这样可以提前回收部分房屋资金,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对业主来说,可以更快地入住新房,节约租房等开支,还可以提前进行房屋装修布置,尽快打造新家。



TOP审批流程

TOP由开发商委托合资格人士进行申请。


标准TOP申请
• 开发商委任注册建筑师/工程师负责与建设局(BCA)协调建筑物的检查。
• 向BCA提交技术文件和安全证明。
• 建筑控制委员会(BCA 下属的一个独立机构)审批(周期约4周)
开发商委任相关合资格人士(Qualified Person,简称QP)提交以下技术部门的 TOP 申请审批:
a. 新加坡联合民防部队消防局 (FSB)。
b. 环境部污染控制部中央建筑规划单位,负责污水处理和污染控制相关事宜。
注:这些是 TOP 申请的重要审批。这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入住前已符合安全要求并提供基本服务。


除了以上,还可能需要的其他 TOP 审批:
c. 市区重建局 (URA)
d. 土地及交通管理局 (LTA)
e. 新加坡民航局 (CAAS)
f. 国防部土地与地产组织 (MINDEF)
g. 民防避难所工程部 (BCA),适用于住宅/楼层避难所。


业主注意事项

尽管房屋取得了TOP,但仍建议业主在领取钥匙后仔细检查房屋,重点关注:主体结构完整性,水电系统稳定性,消防安全设施。
注意,在新加坡,所有新建成的公寓单位都享有一年的缺陷责任期(Defects Liability Period,简称 DLP)。在此期间,开发商需对单位内部、项目和公共设施中出现的任何缺陷负责,需无偿维修。组屋和公寓的 DLP 起于您领取房产钥匙之日或您收到临时入住许可证 (TOP) 后的第 15 天,以较早者为准。
另外,如果打算在楼盘完全竣工之前入住,你需要对以下情况有所准备:
• 接受可能存在的施工噪音
• 部分公共设施可能暂未开放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Resste Holding Pte. Ltd
版本: 3.2.1